住培是“渡己与渡人”的过程——王琦

 


 


从事住培管理工作七年,我见证了许多医学生的成长,也见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医生除了要治病救人,还需要拥有强大的内心,能够容纳各种困难与挫折,承受生命的逝去,并在自我救赎与治愈中不断前行。

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有住院医师在面对患者生死时感觉到恐惧、彷徨、退缩,也有人因治疗年纪相仿的患者而承受极大压力,在患者不幸离世后,他难以承受并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人因种种压力不能坚持下去而选择退培……

“渡己渡人”这一理念,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显得尤为深刻和重要,是每一位医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过程。通过不断地自我积累、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通过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通过团队协作与共同成长,才能够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渡己”是自我成长和发展。医学生在成为医生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自我挑战与成长。医学知识浩如烟海、体系庞杂,医疗技术日益更新,这要求他们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强烈的内在动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面对生死、病痛、失败等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韧与平和。这种能力不仅关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他们未来作为医生,能够给予患者温暖与希望的关键基石。

“渡人”涉及医疗救治与人文关怀。只有渡己之后,方能更好地渡人。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救人,更在于在治疗过程中传递人文关怀的力量。他们需要用专业知识缓解患者的病痛,更要具备同情怜悯之心,给患者足够的重视,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住培期间,医学生们开始接触真实患者,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将医学理论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这种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对于塑造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共渡”则强调团队协作。在医学领域中,团队协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住培管理工作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更重视团队的建设与协作。医生们在团队中的相互支持与共同进步,在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沟通和协作。这些技能将伴随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住培不仅是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深化过程,更是住院医师从学员到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住培管理工作应通过构建全面的培养体系,促进医学生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实现自我成长,同时培养他们成为关爱患者、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者。那么,住培管理工作如何帮助医学生实现“渡己渡人”呢?

一、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临床实践的挑战以及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住院医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因此,住培工作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机制,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帮助住院医师学会有效管理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从而在面对患者时能够传递出更加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住培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临床轮转、病例讨论和模拟训练等方式,使住院医师在真实或模拟的医疗环境中锻炼诊疗技能,深化对医学理论的理解。采用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提升住院医师的专业技能,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成长,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做出正确决策,为未来的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医德医风培养

医德医风是医学生的灵魂,是“渡人”理念的核心体现。住培工作应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整个培训过程,通过组织医德医风讲座、案例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时,加强医患沟通训练,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更好地服务患者,传递温暖与希望。

住培管理工作应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通过定期检查、反馈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住院医师在住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核方式,有助于医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实现“渡己渡人”的理念。

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他们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他们心灵世界的蜕变与成长。



幻灯片4.JPG 


幻灯片5.JPG 


幻灯片6.JPG 


5454.jpg

5.jpg 


Screenshot 2024-09-10 16-40-17.png


湖南省肿瘤医院教学办住培专干, 

从事住培管理工作7年,

多次作为省住培评估检查联络员、

评估专家参与省级住培评估工作。


联系方式

扫描关注公众号

联系电话:
010-53608837

邮箱:
dai@meetingchina.org
amy@meetingchina.org

服务时间:9:00~18:00

服务热线:
010-53608837

市场与媒体合作:
dai@meetingchina.org
amy@meetingchina.org

在线咨询